大學生網報7月6日電(通訊員何春燕)
隨著當今科技以令人矚目的速度迅猛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對于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需求呈現出與日俱增的態勢。學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棟梁之才的關鍵場所,其所配備的設施設備、教育器材,乃至整體的教育環境,都在極大程度上對教育的質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能夠深入、全面且準確地了解棕林村學校的教育實際狀況,7 月 6 日上午 10:00 ,實踐團全體成員去到云門中學,展開了深入細致的實地考察。
到達云門中學后,實踐團成員迅速而有序地分為三組,各自肩負起明確的任務,分別針對學校的宿舍、實驗室以及教室中的設施設備展開了全面且深入的考察。
(圖一:圖為實踐團在云門中學合照。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李少龍 供圖)
經此番嚴謹細致的考察,實踐團發現,云門中學在設施配備方面表現出色。學校的宿舍里、實驗室中以及每一間教室中均配備有性能良好的空調,能夠在不同的季節為學生和老師營造適宜的溫度環境。教室里,現代化的電子白板以及投影設備一應俱全,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實驗室不僅儀器擺放整齊,而且干凈整潔,各類實驗器具完備,能夠滿足學生進行各種實驗的需求。
整體而言,云門中學的教育設施配備為學生們打造了一個相對較為舒適的學習環境,這無疑為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客觀存在的城鄉差異,學校中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著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地方,比如部分設施的更新頻率、某些設備的維護保養機制等,仍有改進和優化的空間。
(圖二:圖為云門中學教室。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閆一菡 供圖)
下午14:30,到了每天的上課時間,實踐團成員分為主講老師和助教,為小朋友們帶來了“大國工匠”的有關知識。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理解大國工匠精神內核所在,主講老師和助教為他們帶來了一段《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宣傳視頻,并且在課程結束后,利用超輕黏土手工制作,讓小朋友們親身體驗了細致、專注的工匠精神帶來的快樂。主講老師聲情并茂地為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三位極具代表性的大國工匠人物。老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將他們的非凡經歷與卓越貢獻一一展現在小朋友們的面前。在老師繪聲繪色的描述中,小朋友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臨那些偉大工匠們的工作場景,內心受到深深的觸動,從而對大國工匠有了初步的認識。
緊接著,小朋友們聚精會神地觀看了老師精心播放的視頻,在視頻過后,老師趁熱打鐵,與小朋友們一起圍繞工匠精神展開了一場深入且富有意義的深度探討。小朋友們紛紛開動腦筋表達出自己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圖三:圖為主講老師介紹大國工匠。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閆一菡 供圖)
在最后的手工制作環節,主講老師將小朋友們分為四組。給每個組都分發了不同的手工任務。
小朋友們在接到任務后,展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專注度。在助教們耐心且貼心的協助下,他們聚精會神地投入到任務當中。那一雙雙小手靈活地擺弄著超輕黏土,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執著。
經過一番努力,小朋友們順利地完成了自己原本的任務。然而,他們的創造力和熱情并未就此停歇,反而愈發高漲。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基礎上,小朋友們又自發地發揮想象,額外制作了許多充滿童趣和愛心的黏土小作品,將這些精心創作的作品送給了辛勤付出的志愿者們。這些小小的黏土作品,不僅承載著小朋友們的純真心靈,更傳遞著他們對志愿者們深深的感激和喜愛之情。
(圖四:圖為志愿者帶領小朋友捏黏土照片。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李少龍供圖)
(圖五:圖為小朋友們帶著作品與志愿者合照。大學生網報 李少龍 供圖)
下午的課程結束之后,實踐團成員及時召開了一天的總結會議,大家對全天的行程做了總結與反思。在紀律方面,志愿者們紛紛反應小朋友們在課堂上表現越來越好,課堂秩序非常好;但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在收集課堂風采照時,志愿者應該提前詢問小朋友們是否愿意出鏡,以及放學前的合照環節,助教應該更加注意紀律問題。實踐團成員們在每一次會議中總結問題、反思自身。相信在一次次的總結中,實踐團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