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學會在尊重差異基礎上構建良好人際關系至關重要。但社交差異易引發誤解、隔閡,影響溝通與團隊合作。針對此問題,團隊面向學校23、24級各大專業18名學生在師德樓201智慧教室開展人際關系沙龍團輔活動,旨在增進參與者對社交差異的認識理解,培養包容心態與社交技能,通過團隊合作推動群體融合與團隊建設。
主題豐富,層層遞進促成長
活動精心設置多個環節,開場的“破冰游戲”——大風吹迅速點燃現場氛圍。同學們在歡快的節奏中,打破了初次見面的拘謹,迅速拉近彼此距離。通過介紹自己讓其他成員了解自己的人際交往性格;增強了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和親近感,輕松愉悅的氛圍,為后續深入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
活動參與人員進行自我介紹
緊接著的交流活動——“我的人際交往圈”,引導同學們深度思考自己的社交版圖。幫助參與者理解自己與這些人的關系是什么,以及自己與他人的個人界限。大家踴躍分享,講述著圈子里的人與自己的關系、相處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在交流中彼此了解,進一步增進信任。
隨后的人際交往情境體驗——“角色扮演情境”,將活動推向主題核心。同學們通過宿舍衛生安排分歧、班級活動組織爭議、小組作業分歧這三個情景分別扮演不同性格、背景的角色,模擬各類人際交往場景。通過身臨其境的演繹,幫助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社交差異帶來的挑戰,從不同視角理解他人,探尋有效溝通與應對策略。從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最后設置提問環節,小組針對另外兩個小組的情景回答主持人提問,主動發言者獲得小獎品一份。有效增強了參與者對本次活動的互動性和對待人際問題的思考能力。
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配討論
趣味小游戲——“齊心協力擺造型”,則著重考驗團隊協作能力。同學們分組協作,在限定時間內,依靠彼此的默契與配合,擺出各種有趣造型。過程中,大家相互溝通、相互扶持,切實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同學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小組成員根據圖片擺造型
在活動尾聲,溫馨且充滿意義的“明信片寄語”環節溫情上演。同學們紛紛拿起筆,將對朋友、家人的祝福或者對活動的感悟寫在明信片上。有的同學則認真記錄下本次活動中的深刻收獲與獨特體驗,從對社交差異的全新認知,到學會換位思考的感悟,再到對團隊合作力量的切身體會。這些明信片,不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承載了同學們在此次活動中的情感交流。
亮點突出,創新形式顯成效
此次團輔活動亮點紛呈。一方面,摒棄單調理論講解,緊密圍繞活動主題,采用多樣化互動形式和“小組競賽+合作分享”模式,如“角色扮演情境”、“我的人際交往圈”活動,讓參與者模擬真實社交場景,提升換位思考與溝通能力,反思自身社交模式,認識社交差異多樣性。另一方面,活動緊密貼合實際生活,選用如宿舍衛生、小組作業、班級活動組織等常見人際關系場景案例與話題,便于參與者學以致用。此外,活動還關注個體獨特性,通過活動回顧小采訪,收集參與者感受與優化建議和反饋,及時了解參與者的想法,助力其深入理解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成效顯著,收獲積極反饋
活動成果豐碩。吸引7個不同專業和2個年級參與者,報名人數超預期,參與熱情高漲。在主持人引導下,現場氛圍積極融洽,打造了開放交流空間。多樣化互動形式效果顯著,參與者在溝通、協作能力上切實提升。活動后反饋顯示,多數人認為內容貼合生活,面對人際關系問題有了更多應對思路與自信。
正視不足,謀求優化提升
盡管活動成果顯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活動存在時間把控欠佳的問題,部分環節因參與熱情高致時間超預期,使后續環節倉促。同時,部分參與者反映案例缺乏正確答案與點評。針對這些問題,未來的團輔活動將著力優化活動流程與時間管理,為參與者帶來更優質的活動體驗與更豐富的收獲,助力大學生更好地提升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本次“擁抱社交差異,享受愉快社交”人際關系沙龍團輔活動,針對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人際交往需求,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如破冰、角色扮演、團隊協作游戲等,結合貼合實際生活的內容,吸引眾多不同專業和年級同學參與。活動成果顯著,提升了參與者溝通協作能力與社交自信,貼切本次團輔活動的主題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