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方言里的春節,守護文化的火種
發布時間:2025-01-20 閱讀:
在參與“山海春聲,鄉音賀歲”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仿若踏上了一場跨越南北的文化征程,于山東與海南的春節習俗和方言差異間,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也深刻體悟到傳承方言文化的責任與使命。
從實踐隊的行動軌跡來看,南北對話探尋方言差異之舉意義非凡。成員們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與文化的熱忱,深入鄉村,與當地居民傾心交談,仔細聆聽并記錄下方言中蘊含的春節習俗。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豐富多彩春節活動的大門,涵蓋了從籌備美食、祭祀祖先到走親訪友等一系列獨特的傳統習俗,展現出濃郁的地域風情與民族融合特色。這些看似細微的方言差異,實則是南北文化在漫長歷史演進中各自發展的生動映照,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環境、人文傳統和社會生活對語言及習俗的雕琢。
于實踐之中,我踏上一場和裊裊煙火與歡歌笑語的路途,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中,我真切感受到方言與春節習俗緊密相連。
漫步在山東的土地上,耳邊傳來人們用質樸而親切的方言,熱情洋溢地講述著“捏餃子”的種種訣竅。那一句句帶著濃郁鄉音的話語,仿佛是從生活的縫隙中自然流淌出來的。在這濃濃的煙火氣里,我不僅聞到了餃子的香氣,更感受到了儒家文化長期熏陶下所形成的禮儀與傳統。晚輩對長輩的敬重,在拜年時的恭敬之態中盡顯;家庭團聚時的溫馨和睦,在圍坐包餃子的場景里體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承載著數代人傳承下來的文化基因。
作者:劉子嘉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山海春聲,鄉音賀歲社會實踐隊
社會實踐推薦
-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凝聚中華民族力量
- 馬本齋紀念館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歷史的見證,也是紅色革命精神的代表。為傳承中華民族紅色血脈,在1月20日,曲阜師范大學“傳承紅色基
- 01-20
- 尋跡天寶紅色印記,賡續不朽革命精神
- 為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時光筑榮”社會實踐隊隊員聶藝凡于1月15日前往泰安市天寶鎮紅色黨史館開
-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