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勁東風吹拂下,保護古村落、傳承歷史文化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一環。古村落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承載著鄉土文化的瑰寶,對其保護與合理開發,是實現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關鍵路徑。“福韻尋春” 實踐隊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于1月14日踏入古韻悠悠的廈地村進行實地調研。
廈地古村凝歲月 文化厚韻耀屏南 廈地村是一座承載著 800 多年歲月沉淀的村莊,它宛如一顆隱匿在時光深處的明珠,即便歷經漫長歲月的洗禮,依舊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一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便是清一色的民居。夯土墻與木構完美結合,古樸而厚重。四周黃墻之上,黛瓦錯落有致地排列著,仿佛是大自然與古人匠心共同譜寫的樂章。
廈地振興燃火種 廊橋守望鑒古今 廈地村不僅自然風光迷人,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屏南四大書鄉”之一,它深受中原文化、程朱理學以及徽派建筑的熏陶,逐漸形成了淳樸與典雅、自然與人文、生動與肅穆相互交融的獨特風格。漫步其中,隊員們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深沉魅力。途中,隊員們的目光被一系列廈地村近年來鄉村振興成果的舉措吸引。這些成果如同明亮火種,照亮廈地村發展之路。
沿著蜿蜒的小徑,隊員們踏上了廈地村的廊橋。這座飽經風雨的廊橋,宛如一位沉默的歷史守護者,靜靜佇立在時光長河中。隊員們緩緩前行,指尖輕輕滑過橋上的欄桿,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建造時的專注與執著,深刻領略到古人的卓越智慧。
中華古墻立歲月 歷史傳承耀華夏 最后,隊員們來到了被譽為“中華第一墻” 之處。在閩東地區,許多古老建筑歷經時代變遷,都已面目全非。然而,廈地村的這堵“中華第一墻”卻猶如一座堅固的堡壘,成為閩東至今為止被保存最完整的歷史遺跡之一。
它猶如一部無言的史書,靜靜矗立在歲月的長河中,見證著朝代的更迭與世事的變遷。它扎根于華夏大地深厚的文化土壤,傳承著先輩們的精神信仰與智慧結晶。隊員們佇立在墻前,仿若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內心被這古老建筑所散發的深邃文化魅力深深震撼,油然而生對先輩們智慧與創造力的無限敬仰。
廈地村如鄉村振興長卷中的絕美篇章,以文化為筆、發展為墨,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之景。此行使 “福韻尋春” 實踐隊明晰,古村落保護開發是傳承民族根脈、喚醒鄉村活力的密鑰。